2019年7月23日,蛋白质组学top期刊Mol Cell Proteomic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科学研究所植物生理与生态研究所赵国屏院士、赵维研究团队琥珀酰化修饰组学的文章,研究揭示了ScCobB2介导的链霉菌蛋白质合成和碳代谢调控机制。在本文的土壤链霉菌模型中,研究人员用生物化学方法将sirtuin样蛋白ScCobB2定义为去琥珀酰化酶。将∆ScCobB2与野生型菌体通过LC-MS/MS分析,结果表明在∆ScCobB2细胞中至少有114个蛋白存在明显的高琥珀酰化修饰调控,涵盖蛋白生物合成和碳代谢两种主要途径。此研究首次在细菌中发现了一种特异性的去琥珀酰化酶,并证明其在S. coelicor的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为后续在其他微生物中琥珀酰化调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景杰生物为该文章的合作单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在细胞进程调控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如结构、稳定性、复杂的形成或酶活性而发挥作用。蛋白质中的20种氨基酸,赖氨酸是最常见的共价修饰的目标之一,可发生诸如泛素化,乙酰化,丙酰化, 丙二酰化, 巴豆酰化等修饰。通过这些修饰,含有赖氨酸的蛋白调控作用被大大拓宽。作为一个在真核生物中最近发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赖氨酸琥珀酰化修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功能涉及一些重要的细胞进程包括分解代谢,β-氧化和生酮作用。然而,由于在微...
发布时间:
2019
-
08
-
05